在瞎子摸象的故事當中,當瞎子摸到大象身體的一部份,就以為是大象全部,投資分析又何嘗不是呢?在價值投資的世界裡,有些朋友是忠實的粉絲,著眼個別股票的基本數據,從中作出投資的決定。 現實是股票市場是一個複雜的地方,最好要立體一點,多從不同角度看。因為一個被忽略的盲點,可以完全扭轉了整個投資的結局。
今次先討論其中一個盲點:公司揸fit人的問題。
價值投資的盲點:公司揸fit人
香港上市公司超過2000間,每日的財經新聞沒有可能將大部份公司的消息刊登出來,不單止是版位的問題,或是人力資源的問題,同時亦有一個甚少人提到的問題,就是本身財經新聞編輯或記者自己也有一個篩選的準則。
一般來說,公司規模龐大,或者買賣活躍股份,自然會多一些篇幅去介紹,因為市場有需求,會多一些人觀看,吸引多一些眼球。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管理層不務正業的話,或者明知道是炒味濃厚的公司,而股票買賣不會活躍的話,一般媒體會甚少觸及,原因之一就是不屑幫這些公司作出介紹。
這樣的篩選方式,可能出現兩個結局,第一就是曝光率減少,少一些人誤上賊船,因為媒體始終是不少人的資料來源。另一個結局就是,市場資訊減少,大家網上找到的,只有一些炒賣的推介文章,小散戶更難辦認這一間公司,究竟是一間正當人家,還是有問題的公司。
有時看到網 上一些討論,把一些自己看好的二三線的公司拿出來推介,並且列出一系列的完美數字,但問題是,管理層往蹟其實不太好,投資者這類型的公司風險好高,最終可能得不償失。
股票扺買的原因
有一些公司,看上去是十分完美的,公司生意有錢賺、擁有值錢的資產、營運數據又出色,更重要是,公司的股價長期落後,成為價值投資者的心儀對象,大家以為真的是禾稈冚珍珠。
公司股價長期低迷,其中可能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管理層的問題,資深的股民可能已認識到管理層並不可信,而基金大戶又不敢沾手,以致成交疏落,缺乏支持力,股價長期遠遠落後。部份價值投資的追隨者,單從公司的年報及股價去判斷它的價值,並不完整。在這些情況之下,投資會否有成果呢?當然不能肯定,因為股價可能低到不能再低,只要有心人輕輕一撥,或為未來部署做好前期”工作”,股價自然大升。但可以預料的是,如果將個人投資組合大部份的比重,落注於這類所謂 “價值投資”身上,遇到的風險可能比他們想像更加大。
管理層的信譽不高,公司提供的營運數據的可信性也打了折扣。公司大耍財技手法,可能遠遠超過小投資者能夠想像的。當一隻二三線股買賣疏落,一般的散戶及基金投資者都不會涉足的時候,遇上公司當小股東為人肉提款機,散戶就更加勢孤力弱。
搜索資料的方法
所以我們分析二三線股的時候,不能單純看公司的年報、基本數據作一分析,為減低風險,我們亦應該去多一些了解管理層的作風,為自己的投資風險作一個評價,將這一個評價再加諸價值投資身上,再計算出是否值得去投資。
我們蒐集資料除了看年報、看公司業務發展,還要留意公司的往蹟,如果找不上太多資料背景時,不防直接輸入公司話事人的名字,google一下,可能會有更多的發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