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踏入七月後不久,單日曾急升近1000點, 對很多小股民來說,真是摸不着頭腦,其實港股的表現不是何無緣無故,只是平日我們沒有細心觀察。今年很多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轉捩點,能夠多了解這些趨勢,才容易從股票市場分一杯羹。
(註:這篇文章選輯自我們早前(7/7/2020)Patreon的獨家內容,大家有興趣想閱讀更多、更新投資分析內容,歡迎訂閱我們的Patreon!)
2020年是投資方面,我所遇過頗為特別的一年,遇上多重的重大不明朗因素,股市仍然好像走入了平行時空。但相信香港股市可能已經進入一個轉捩點,所以在此希望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察。
半年回顧
首先為香港股市做一個簡單的總結, 2020年的上半年,恒生指數下跌3,762點或13.3%。50隻藍籌股中,只得6隻股份錄得升幅(圖1),包括中生製藥(01177)、騰訊(070)、港交所(0388)、創科(0669)、恒安(1044)及恒隆地產(0101),分別上升了33.9%、32.8%、30.4%、19.3%、9.4%和7.4%。
表現最差的6隻(圖2),分別為太古(0019)、聯通(0762)、滙控(005)、中石油(0857)、中海油(0883)、長和(0001),分別大插43.2%、42.9%、40.5%、34.3%、33.5及33%。
香港股市在上半年首三個月,走勢已拾級而下,但到了三月時肺炎疫情影響越演越烈,並且橫掃全世界,令到股市大幅調整。之後受壞消息不絕於耳,對全球經濟造成尋重的打擊,不過全球政府救市的決心也不小,推出無限的量化寬鬆政策,大開水喉,讓泛濫的資金托住股市,疫情嚴重的美國,股市都可以大幅反彈(圖3)。香港方面,五月之後香港又受到政治因素的困擾,港區國安法為股市帶來陰霾。
圖3:港股(HSI)跟美股的道瓊斯指數(DJI)和納斯達克指數(IXIC)走勢表現
上半年我看到港股變化的5個現象
今年上半年,筆者可以看到幾個特別的現象,而這個現象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幾年發展方向:
1 資金泛濫 主導股市 股票暫難純以價值投資計
受到肺炎疫情影響,各國經濟受到打擊是史無前例的,各地方要採取隔離政策,運輸、旅遊業等等幾乎癱瘓,所以政府不惜代價,撐住經濟,大開水後,甚至出手買入二三線公司的債券。在資金泛濫的情況下,低息環境可能都會持續一些時間,在這情況之下,股市的表現可能並不合乎 “常理”。
例如美國,經濟差但股市依然可以大幅反彈,一眾新科技股更加再創新高,如果用一個基本的分析去衡量股票價值,看到PE、ROE等等的數字,是沒有人買得的落手。
資金泛濫的情況下,投資除了看公司的估值,還要留意資金流向,以免太早離場,或過於執著跟股市脫軌。
2. 新經濟股進一步抬頭 取代舊經濟
肺炎疫情重挫傳統的企業,包括石油、航空、銀行等等,但另一類公司正在抬頭,股價在逆境中造好。看一看美國的科技股,納斯達克指數一眾新興經濟股的表現,以及香港的AMTX(阿里巴巴、美團、騰訊及小米),便可以略知一二。
今次跟以往的熱潮不同, 新興經濟股上升,並不一定市場炒作,而是業務有實質的進展。在疫情之下,市民留在家中工作、購物,對資訊科技的需求大升,無論是雲端科技、視像會議、網上商店購物服務等等需求大增,以前不懂新科技的人,也要逼着形勢去學習和使用,加速了經濟的轉型,由實體的業務轉移到虛擬世界。肺炎疫情的影響過後外,這個趨勢也不易扭轉過來。
在這個大趨勢之下,投資再不能視科技股是炒作、話題之選,而要好好認真去認識一下,閣下的組合是否需要加入一些新經濟股。
3. 政治不明朗,香港本土股票退場
政局不明朗影響外資的信心,股市雖然表現平靜,但投資港股的基金,靜靜地在過去一年不斷流走,取而代之是內地的資金南下入市。
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大型的社會運動,加上今年的港版國安法,對本地的經濟會造成重大打擊。零售和旅遊業在沒有肺炎疫情影響都走入寒冬,本地的樓市無論是住宅和商業的租賃或買賣難以樂觀。在種種的情況下,以本地收入為主的地產股、銀行股,估計未來也難以樂觀。
加上南下的資金,一向鍾情於自己熟悉的中資股,香港本土的股票更加容易被邊緣化(被人冷待 ),所以大家投資在本土企業時更加要小心選擇。
4. 南下的資金加速取代西方的資金,投資市場的遊戲規則改寫
南下的資金取代西方的資金,結果是香港以及內地股市進一步融合。
傳統上,香港的股票市場以外資的基金為主,這類基金的投資相對較為審慎,仲會左計右計, 留意公司估值。與此同時,股票市場的表現,受到外圍股市影響較大,美國及歐洲股市一有風吹草動,港股也會大幅波動,因為全球基金會把資金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,一個股市縮水下跌,自然會從其他股市撤走資金,即班資回朝,應付投資者的贖回,或者平衡投資組合。
現今中國資金在港股佔重要地位,加深內地股市對港股的影響。內地一有風吹草動,港股可能不明不白的波動。
散戶在內地股市一向佔重要的地位,而散戶投資一般較容易受市場情緒的影響,波動會比較大。中港股市融合,香港股民也要適應一下,要留意內地的投資方式、經濟情況、政策方向。筆者日後會為大家多多解釋,如何適應這方面的投資環境及方式。
5. 難依賴本地傳媒
香港股票市場在今年上半年其實已經出現很大的重大變化,不過當大家留意傳統的報紙雜誌,以及網上的媒體,似乎仍然用一個舊模式來報導,見股票升就寫升多少,見股票跌就寫跌多少,純粹幫大家報價。
就像七月六日的大升市,在交易時段,單憑本地媒體的報道,很難即時認識股市為何這樣波動。反而內地以及外國媒體,很快都能解釋當中的原因。在本地資訊和反應緩慢的情況下,單靠本地媒體可能處於一個不利的形勢。
另一方面,中港股市的融合,加上政治問題的困擾,大部份染紅的本地證券行和傳統媒體,旗下分析員作投資分析時,有可能避重就輕,或對某一些敏感的題目避而不談,大家投資的時候很難看到一個全面的大局。
所以建議大家,若認真投資香港股市的話,就要把眼光擴濶一點,多留意內地的新聞,可能大家更加能夠了解香港股市的表現。
結語
以上提到的現象,不是今年才出現,只是今年的疫情和政治問題,加速上述的轉變,大家投資股票的時候,要適應大環境,例如一向重視傳統經濟股如地產、銀行等,便要開放一下,接受新經濟的到來。投資的時候除了傳統的股份分析去選股,還要留意市場的情緒,有心理準備,香港股票市場的波動,會比以前更加大。
文章太長,其實還有很多想講,留待日下跟大家分享,如何適應新形勢吧。
(閱讀更多、更新的投資分析內容,歡迎訂閱我們的Patreon!)
Patreon獨家文章還有:
- 冇息派、股價又落後的滙豐你還買嗎?
- 了解中國估值邏輯 投資港股更稱心
- 兩隻逆流而上的防守高息股
- 我投資港交所的經驗和策略
- 投資別只顧蠅頭小利 睇大局捉大魚吧!
- 領展最差情況已過?股價見底未?
- 盈富基金不是大家想像中易賺錢
- 更多…
🇺🇸 📣 💥
專為新手而設的美股Patreon 💪🏻 開咗喇, 來逛逛吧!
👉🏻 按此進入我們的美股Patreon
👉🏻 按此進入我們的港股分析Patre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