債券給人一般的感覺是安全、穩健的投資,其實買債券唔一定會賺錢,如果唔好做好功課,未了解投資的是甚麼債券,只貪求小小的利息,有機會蝕錢,甚至蝕好多錢😫。
甚麼是債券?
債券是一家機構借錢時發出的借據,一般來說,會列明發行的年期、金額及利息等。有一些沒有利息的債券,會在到期時用較高的價錢發還本金,或開始時以較低的金額把債券賣給你,不同債券有不同的條款。
有些情況之下,閣下投資的債券也可以蝕錢收場,以下是有可能發生的情況。
- 中途離場
如果一開始,持有新發行的債券直至到期,只要發行債券的機構平安沒事,投資可以連本帶利平安落袋。不過,如果是中途買入(即是在二手市場買入),又未等債券到期,中途要離場,賣出債券時,可能因為債券市場氣氛不好,要賤價而沽才可以脫手,這時投資便可能會有損失。
- 投資高風險的市場
經濟發展國家(如美國、日本)發行的債券,與新冒起(新興國家)或落後國家發的債,出現借錢不還的機會不同。
如果買入的債券,是一些新興市場發出的債券,這些市場的風險相對比較高,經濟上落也比較大,這些地區的公司、甚至是政府,出現問題的機會也較高,如果真的出現這些情況,手持的債券有可能成為癈紙。 - 公司倒閉或無力還債
政府發行的債券,跟大公司或小企業發行的債券,出現借錢不還的機會亦不同。如果貪求高息而買一些信譽較差的公司債券,也可能會出現問題。 - 不是債券的”債券”
有些明明不是債券的投資產品,為吸引你投資,以不同類似的名堂吸引你,而你沒有多加留意,就如金融海嘯時,雷曼債券明明是衍生工具,也用上債券的名稱,令到不少人畢生的積蓄少了一大部份。幸好金融危機之後,監管嚴了,情況少了出現,但不代表一段時間後,不會再出現。 - 蝕在匯價
如果你買入的是人民幣債券或歐洲債券,到期時匯價下跌,你的資金換回港元,有機會縮水,甚至賺了債息蝕了匯價,因加得減。 - 蝕了通脹
有些情況下,你買入的債券,年期較長,可能難以預期通脹的情況,如果你買入的十年期債券,息率有5%,到了第四、五年,通脹突然上升,高達6、7%,你的錢從實際價值看,便會局住蝕錢。所以年期長的債券,風險會比較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