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設銀行(939)一直是筆者較為喜歡的內銀股,不過早於幾年前已經跟這隻股票說再見,由建行上市時一直持有未賣過,持股的時間接近10年,回報超過2倍。為甚麼會沽出建行?跟筆者對中資銀行股的看法有很大關係,其實不少基金大戶早年都對內銀心淡,從這類股票近年走勢略見一斑。
2005年建行招股時,筆者已有認購,但只獲派一手,”幸好”建行上市第一天市況欠佳,新股表現未盡人意,幾乎要破招股價,所以能順利在第一天以招股價水平入市增持。
建行的吸引力
建行上市時,仍是中國經濟急速增長的年代,銀行業是百業之母,是經濟的血脈,企業想加快擴展,不得不問銀行借錢,所以銀行角色至為重要。建行是第一家來香港上市的四大國有銀行之一,由於中國銀行業借貸問題多多,壞賬問題大家十分關注,能早早執靚盤數率先上市,銀行的資產質素較佳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。
簡單來說,建行吸引的地方是質素較佳,同時亦印證中國企業重組、經濟起飛的年代,銀行股自然成為追捧的對象。
近幾年跑輸大市
金融海嘯之後,內地銀行股的吸引力每況愈下,面對世界經濟不景,要托住大局,中央政府不斷開水喉,地方政府也不甘示弱,不斷借錢大興土木,令到地方債問題重重。到中央關水喉時,銀行的壞賬問題越來越令人擔心,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減速,內銀股近幾年的表現一直跑輸大市。
內銀股派息比較高,不少有5厘以上,對不少投資者有吸引力,但對講求穩健的食息一族,這類股份未必是一個好選擇,加上國有的金融機構,不時要肩負國家任務,同時又易受到中國的經濟政策影響,所以股價的波動比一般股票大
A50 ETF 可能是另一選擇
未來如果中國經濟重現活力,銀行的地方債和壞賬有顯著改善的話,筆者也會樂意再投資建行,放入投資組合裡,因為中國是新興市場之首,經濟找到新出路的話,仍然有十分大的增長潛力,但在這之前,對中國股份有興趣時,買ETF也可能是一個好選擇,如A50 ETF中,大部份的投資都投放在中資金融股身上。
結語
一隻打算作長線投資的股票,要說再見其實不是容易的事,不過當大環境和投資氣候改變了,同時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見到曙光時,或許先離場會是可取的方法,因為組合之內有一些經常大起大落的股票,也會影響組合整體的投資風險,以及投資的部署,例如不賣掉高風險的股票時,是否需要增加一些較穩健的投資來平衡風險等等。
Jackli says
2822 管理費太貴 每年1%
如果用939同hsi 比 說升得少
不如話港股都是迷失了十年 美股都升左一截了